醫術精湛:
手到之處,不管是因為水腫,還是管道堵塞或淋巴結節引發的疼痛,她了如指掌。
大家對淋巴一定不陌生,它們在人體內是一套相對獨立的循環系統,具有維持組織液、免疫防御、脂質代謝等重要的生理功能。簡單來說,人體一旦患病,比如說感冒,喉結處會發生腫脹,這其實就是淋巴系統防御入侵病菌的表現。然而,淋巴系統自己也會生病,尤其是在實施了腫瘤切除并淋巴結清掃后的患者身體上,淋巴管系統受損,導致部分組織液回流受阻,從而滯留在組織內就會形成水腫,這被稱為淋巴水腫。這就不是大家熟悉的疾病了,卻是一類對人體傷害極大的疾病。“當集聚的淋巴液達到一定比例后就會損傷肢體,臨床表現以肢體內側的水腫為主,肢體水腫一旦發生,可在較短時間內迅速發生肢體增粗,皮膚纖維化,皮膚迅速變得堅硬、粗糙等。”劉鳳介紹說。淋巴水腫是高致殘類疾病,如果早期沒有得到正確的診斷,貽誤最佳治療時間,就會導致肢體或器官畸形,晚期可致殘,嚴重者更會引發敗血癥危及生命。
作為血管外科的一名護理專家,2017年前的劉鳳同樣也不熟悉淋巴水腫。2016年底,當她乳腺癌手術后的老師幫忙借繃帶時,看到因為淋巴水腫已經嚴重變大變粗糙的右手時,她驚呆了:“老師告訴我去廣州治療根本等不到床位,要到外面租房子住,交通不便,又找不到房子。而生活中,像她這樣的患者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因為得不到有效治療遭受著身心的雙重折磨。”劉鳳當即下定決心,一定要將該病的治療方法學到手,讓更多像老師一樣的患者不再疲于奔命。說到做到,2017年1月,她獲悉省腫瘤醫院開展了相關治療項目后立即聯系上進修學習。也正是通過學習,劉鳳了解到治療該病有兩種方式,手術和手法引流綜合消腫治療(CDT),兩相比較,手術結果不僅差強人意,患者也備受折磨,而CDT則在遵循淋巴系統解剖和生理通路的基礎上實施按摩治療,通過促進淋巴液和組織間液回流到正常區域,從而消除或減輕水腫,整個治療過程無創、安全、舒適。她將學習重點聚焦已經成為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療效最肯定的治療方法——CDT。
“按摩完全要靠自己的手法和力度去掌控,我一步步摸索著往前走。”3個月后,她回到血管外科開始收治病人。為了練好自己的技術,她放棄了自己的所有休息時間,一心撲在科室,經常是早上8點來了之后,連續工作到晚上8點才下班。就算是回到家,她也是把自己關進書房,理論結合實踐進行總結。進修學習的老師告訴她只要把結節按摩下去即可,通過臨床實踐,她發現,結節按摩下去之后就停止治療很容易導致復發,為此,她不斷調整自己的治療方案,每次都要將患者全身的淋巴系統都按摩個遍,結節好不容易按下去了,她也繼續,她立志要將患者恢復如初,并不復發。
“我是來自福建的淋巴水腫患者,五年前因婦科腫瘤治療后出現下肢淋巴水腫,隨著水腫加重,雙腿比例失調,一直未找到治療醫院,心理很悲觀。”這是9月19日粘貼在市一醫院中心醫院院區宣傳櫥窗內的一封大紅的感謝信。寫信者姓余,是一名淋巴水腫患者,也是一名醫務工作人員,她深知自己疾患的是一種疑難雜癥,為了治好比例嚴重失調的雙腿,她到處尋找。今年8月,她從網絡上得知我市第一人民醫院血管外科開設了淋巴水腫治療科,且評價很高后,馬上動身找到了劉鳳。“在劉鳳治療師的治療中,我感觸頗深,油然而生敬意,她雙手在我身上一寸寸的按壓,手到之處將我身體的深淺各部位甚至骨縫建的水腫硬結都摸索到,針對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手法和力度,一一按揉推開疏通,在我身體的劇痛中,我感受到了手指的力度,手法的嫻熟,隨著治療的推進,我可喜地看到身上增生的硬塊在軟化變小。”
與她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68歲的曾大媽,今年6月,也是因為婦科腫瘤治療后出現淋巴水腫,雙腿比例失調且疼痛難忍。先后看過多家醫院,醫生回答都說沒辦法治療。可是,眼看著腿越來越腫,曾大媽心里非常焦急,西醫不行就換中醫試試,可是配了中藥煎水泡腳幾天后,腿腫不但沒消,腳背還明顯腫大起來,她非常恐慌。發病前的她是一位性格爽朗愛唱歌,愛跳舞,熱愛生活的退休老師。因為該病,她深感自己的生活一天天被吞噬,拖著一大一小的兩條腿心情沉重,不愿出門,封閉自己,內心感到很絕望。幾經波折,8月,她在朋友的引薦下找到了劉鳳醫生。“她太厲害了,手到之處,不管是因為水腫,還是管道堵塞或淋巴結節引發的疼痛,她了如指掌。她用手法推按配合繃帶繃腿,兩腿及腳背多處硬結很快就推散了疏通了,我的腿不僅消腫了,還恢復了彈性,兩腿對稱了。我發自內心的快樂起來,看到了希望,找回了信心。”僅僅是過了一個月的時間,曾大媽就看到了身體的變化,對劉鳳醫師的專業醫術由衷感慨。
一心撲在治療事業中的劉鳳治療技術突飛猛進,2018年9月,就等通過考試,拿到了國際淋巴水腫治療師資格證書。2019年6月,作為我市唯一一名代表,劉鳳參加了湖南省首屆最佳臨床護理實踐案例競賽,最終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科室設立短短兩年,劉鳳已經收治了314例患者,有些甚至是患病30多年,雙腿比例差距達到3倍的老病友,均通過她的手無一復發。
醫德高尚:
談及患者,她眼里飽含淚水,只要能夠治好患者,她怎么樣都可以!
52歲的唐明秀三年前接受了宮頸癌手術治療并盆腔淋巴清掃后,她的腿開始腫脹。跑了大半個中國后,接診的醫生要么告訴她這是宮頸癌術后的“正常”反應;要么告訴她現在沒辦法治療,只有回家療養。幾年下來,她的腿不但沒好轉,反而越來越差,現在已沒辦法正常走路,原來的衣服也不能穿了,腿越腫越大,已經買不到褲子穿了,兩只腳走路就像有千斤重,而且經常會絆倒或摔倒;同時,兩只腳一年四季總是冰涼冰涼的,冬天蓋兩床被子都不暖和。最近又出現了尿頻尿急、尿失禁、雙腎積水,情況一天比一天嚴重。由于治病已經債臺高筑的她感覺治療無望,甚至都買好農藥準備自殺了。然而,一想到可愛的孫兒、孝順的兒子,唐明秀決定再試一次。這一次,她在市一醫院婦科主任的推薦下找到了劉鳳。
她告訴劉鳳,她原本是村里的婦女主任,家就住在鎮里,由于她好客,家里總是人來人往的,可是現在因為她腳腫,鎮里的人就像看怪物一樣看她,有的甚至開始躲避她。因為尿失禁要么長期墊紙尿褲,要么掛引流袋,讓她覺得很自卑,不敢串門,還把婦聯主任的職務也辭掉了。丈夫為了陪她治病,也無法工作賺錢,還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屋漏偏遭連夜雨,她的孫子因為腦癱,前后花了50多萬,家里負債累累。目睹著唐明秀嚴重失調的身體,聽說了唐明秀的悲慘遭遇后,劉鳳心里特別難受。她知道,唐明秀的心理已經達到了承受極限,不能再遭受任何一點打擊了。按常規,淋巴水腫按壓是分次分批進行,可是,這樣一來,不是唐明秀那千瘡百孔的家庭能夠承受得起的!怎么辦?為了能夠快速治好患者,劉鳳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用一天時間把她的淋巴水腫硬結變軟,然后再徹底地消除淋巴水腫。這個決定其實有點天方夜譚,莫說一天,就是十天半月把淋巴水腫變軟也可能做不到,要達到效果,她需要付出超人的毅力和耐心。平日里按摩一個指頭連續幾分鐘,她的手就會酸脹無力,現在要把唐明秀身上的淋巴水腫變軟,意味著劉鳳要把唐明秀身上的所有淋巴水腫一寸一寸地進行按摩,她的手要經受怎樣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但劉鳳就是這樣,只要能夠治好病人,她怎么樣都沒有關系!那天早上從8點開始,劉鳳就開始了這場艱難卓絕的按摩,就這樣中途不停歇地整整做了6個小時,下午2點,硬是把她身上的水腫一個個疏通,把那“石頭”一個個變軟。一做完,顧不上吃中飯,劉鳳又急忙帶著唐明秀做檢查,看到唐明秀的尿量色開始正常后,她告訴唐明秀,再觀察一個晚上,如果有尿意,小便量正常,明天就可以把尿管拔了。當唐明秀看到自己原本重如千斤的雙腿,做完以后,頓時覺得輕松了許多,腰部脹痛也減輕了許多,又說明天可以拔尿管了,激動地立刻給她兒子打電話:“這回找對醫生了!”說著說著,聲音哽咽……一個星期后,B超顯示唐明秀的腎積水情況逐步好轉。可是還沒來得及享受喜悅,唐明秀感冒了。B超顯示病情再次惡化。專科醫生會診后說,緩解病情只能再次手術治療,且每年都要到醫院手術治療一次。眼看著再次跌入深淵的唐明秀,劉鳳仔細研究了病情后,判斷病情惡化的根源在感冒,這一次,她決定為了唐明秀再冒一次險:免費為唐明秀治療,定期觀察療效,如果有效果就繼續治療,沒效果再回家。聽到此話的唐明秀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個年代還有這樣的醫生!最終,再繼續堅持做了10天后,唐明秀的腎積水徹底消失,膀胱的殘余尿量降到54ml(膀胱的殘余尿量低于60ml為正常)!看到這個結果的劉鳳比唐明秀還興奮,她激動地告訴唐明秀:我們成功了,辛苦的付出終于有了滿意的回報!劉鳳高尚的醫德猶如久違的陽光般照進了唐明秀的心田!
這就是劉鳳,為了讓患者康復,她寧愿犧牲自己,無論是時間還是收入。“她總是要把患者身體所有的結節都按壓推揉,一個患者的治療時間往往比較長,有時候遇上下班時間,她根本無暇顧及。我們不好意思說耽誤了她的午飯時間,她總是笑笑說沒關系。”曾大媽告訴記者。“按摩需要脫光衣服,由于我們的身體體質差,她怕我們受涼感冒,總是把治療室的空調溫度設定為適宜我們的溫度,而她穿著白大褂,每每用力按壓操作下來,汗濕全身。”劉鳳的付出,患者深深記在心里。“沒有高度的奉獻精神,強烈的職業職責感根本做不到這點。”
患了該病的患者因為常年奔波治病往往經濟狀況不好,劉鳳都是能省就幫患者省了,實在省不下來,她就主動加長治療時間,盡量縮短患者的治療療程。逢年過節,為了不讓外地的患者感到孤獨,她主動掏錢陪患者一起過節;為了幫助外地患者節省住院費用,她甚至領著患者住進自己家里……她就是這樣一位默默奉獻,不求回報,一心為患者的好醫生。
后記:采訪中,談及患者,劉鳳總是飽含著淚水,因為不熟悉淋巴水腫,很多患者遭受著不明就里的歧視,花費了巨額資金,四處奔波卻依舊得不到有效治療。她不計得失、拼了命地為治療患者而努力著,去年5月正式成立的小小治療室也在她的艱辛付出中一步步成長起來,不僅規模由原來的換藥室,一張床發展到擁有獨立的治療室,兩張床,影響力也開始彰顯,她的精湛醫術經病友們的口碑相傳,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就醫群體。廣州、福建等外地患者逐步增多,一天的就診量更是高峰期達到12人次。但是,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現在的劉鳳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學科早日實現正規化發展,讓更多的同行熟悉該病,絕望的患者少走彎路,對癥治療。(唐麗、吳蕾)
編輯:王卉
審核:吳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