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胸心外科團隊自主完成首例全胸腔鏡下二尖瓣成形術,并在手術完成麻醉清醒后,于手術室內立即拔除氣管插管,實現“快速康復(eras)”新突破。該案例標志著我院微創胸腔鏡心臟技術邁入國內先進水平,彰顯了多學科協作下的eras理念在復雜手術中的卓越成效。
挑戰“心臟手術禁區”:毫米級操作顯真功
二尖瓣成形術被譽為心臟外科領域的“技術珠峰”,而全胸腔鏡下的修復更將難度系數幾何級提升。
傳統開胸手術中,醫生可在直視下處理瓣膜,但本次手術需在4厘米切口內,借助胸腔鏡完成腱索重建、瓣環重塑等高精度操作。李軼君主任表示:“這相當于戴著4倍放大鏡,用30厘米長器械在跳動的‘核桃’上繡花,且達到國際公認的‘解剖級修復’標準”。
麻醉管理革新:精準護航快速康復
麻醉科團隊創新應用靶控輸注技術,結合短效麻醉藥物,實現“術中深度鎮靜、術后快速清醒”。術后10分鐘內患者即達到拔管標準,較常規拔管時間明顯縮短。
“快速拔管不僅能預防呼吸機相關并發癥,更通過早期自主呼吸鍛煉加速心肺功能恢復。”麻醉科萬玉文主任強調。配合多模式鎮痛方案,患者術后6小時即可飲水,次日即下床活動。
食道超聲全程監測,護理康復團隊協作,打造心臟手術康復新標準
該案例的成功得益于多學科協作模式:術前超聲精準評估瓣膜病變,術中經食道超聲實時監測修復效果,術后護理康復團隊12小時內介入指導。患者術后第1天轉入普通病房,5天內達到出院標準,較傳統術式康復周期縮短50%以上。
此次手術實現了微創技術、精準麻醉與快速康復理念的完美融合,未來科室將建立胸腔鏡心臟手術標準化流程,讓更多患者享受“創傷小、恢復快、預后好”的優質醫療服務。這例手術的成功實施,不僅為心臟瓣膜病患者提供了更優治療選擇,更推動我院在微創心臟外科領域實現高質量發展。(曾鴻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