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賦生命以歲月,康復醫學賦生命以新生。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有這樣一個科室,能讓“植物人”醒過來,讓癱瘓的人走起來,讓吞咽障礙的“大象鼻”吃起來,讓頸肩腰腿痛朋友們恢復自如舞起來……這就是“神奇”的康復醫學科,為生命注入蓬勃活力的康復科。
康復醫學是一門新興學科,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始建于1951年,前身為惠愛醫院物理治療室,是湖南省最早創建的康復醫學科。依托傳統康復治療優勢,勤修內功,康復醫學科瞄準前沿康復醫療,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成長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培育項目”,也是湖南省地市級醫院康復醫學唯一獲此殊榮單位。
讓年輕的植物人蘇醒,給沉重的家庭帶來希望
15歲青春活力少年張同學,因意外車禍成為一個昏迷不醒、僅有著最基本生命體征的重癥患者。小張是獨子,父母為了給小張治病傾盡全力,攜帶厚厚病歷資料輾轉全國各地,去過北京、上海、廣州、長沙等多個知名醫院診治,但小張蘇醒概率渺茫,在不抱有太多的期望的情況下住到了該院重癥康復科。
重癥康復科雖面臨困難卻未退卻,經過兩個多月的不懈努力,昏迷近5個月的小張終于蘇醒,并順利拔除了氣切導管,這一巨大的進展,給家人們帶來了久違的喜悅。
康復醫生最大的成就感,為患者重新點亮生命曙光
康復治療是一場持久戰,許多傷病的手術治療只需要幾個小時,而術后的康復訓練卻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患者張女士因突發蛛網膜下腔出血致生命垂危,醫護人員將她從死神手中搶奪了回來,但卻遺留了認知、吞咽、言語、肢體功能障礙,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入院后,康復醫學科主任周璐攜康復團隊為其制定了個性化的醫療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系統康復治療,張女士成功拔除氣管導管,從臥床到輪椅,輪椅到步行,出院前,張女士丈夫激動地表示,“感謝康復科全體醫護人員,是你們幫助了我們迎來了希望。”
“我們醫護人員用自己專業的知識,耐心守護著患者及家屬,幫助他們克服生理關、心理關;為他們重新點亮生命曙光,是我們康復科醫師的使命,也是我們每個康復醫生最大的幸福感。”周璐說道。
跨越3310公里尋醫,是信任也是認可
來自黑龍江的鄒老,跨越3310多公里的路程趕赴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真實上演了一回“千里尋名醫”。鄒老多年前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髖關節疼痛,在當地醫院經過多次住院與門診康復治療,但效果不佳,醫生建議手術。
“根據病情,經過仔細檢查與評估后,我們排除了股骨頭壞死、強直性脊柱炎、單純神經病變等問題。”康復治療部主任孫偉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因為病變的位置很深,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決定運用徒手沖擊療法加局部針刺運動技術為主,理療與鍛煉并行的方案。
“當天就有了十分明顯的效果,感覺腰上輕松多了!”鄒老感嘆道。經過一個禮拜的治療后,鄒老的疼痛、神經壓迫癥狀減輕,步態與形體較治療前明顯改善。鄒老輕輕松松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發揮高端人才引領作用,科研教學碩果累累
優秀的學科團隊是保證重點專科凝聚力和競爭力的基礎。康復醫學科著力打造合理的人才梯隊,科室現開放床位 390張,擁有醫護人員298名,其中醫生59人,護士106人,治療師133人;高級職稱32名,中級職稱109名;碩士研究生導師2名,碩士44名。
康復醫學科注重以亞專業和專病組為單位開展業務學習,通過病例討論、小講座、典型病例分享、文獻復習、學術沙龍等方式,隨時掌握國際和國內相關亞專科的發展方向。醫院對技術骨干醫生投入大量財力物力用于其學習深造、業務發展、科研創新等,年均參加國內各級學術交流60余人次。通過加強“外引內培”,形成厚實的學術梯隊,保障團隊臨床工作和研究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科室科研立項40余項,主持國家課題1項、省級課題12項,其中包括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中醫藥管理局、省衛健委等項目,參與國家 863、973計劃課題多項;發表論文 70 余篇,其中sci 9 篇、統計源以上核心期刊38篇、專利18項。科室是國家住院醫師康復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共有帶教老師30人,其中國家級師資培訓教師7人。
依托綜合醫院優勢,病種治療“細分化”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 而現代理念的“養”不僅指的是臥床休息,而是系統的康復訓練。
為了滿足不同種類病人的康復需要,康復醫學科不斷細分專業組,目前設有9個病區,相繼設置了10 個亞專科及專病組,成立了顱腦損傷康復、腦梗死康復、吞咽障礙康復、面神經炎康復、骨折術后康復、疼痛康復、老年性尿失禁等 7個mdt 團隊,在多種疾病的診斷和康復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周璐感慨地說:“康復醫學科從一間治療室發展到一個科室,再發展到一家醫院,得益于醫院‘一體四輪一中心’戰略布局和‘大院大科’集群式發展模式,這也是我們敢于申報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的信心所在。康復醫學科將用專業和擔當為患者重拾生命的希望,以奮進之姿唱響康復的贊歌。”(大眾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