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主任周小平在顯微鏡下為一名62歲男性黃斑下出血(pcv) 患者成功進行了玻璃體切割術,并用41g超精微針視網膜下行阿替普酶(t-pa)注射術,術后患者視力明顯提高。這項技術在湘南地區尚屬首例,標志著醫院眼科專業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
據悉,這位62歲的男性患者近期突然出現左眼視力大幅下降,幾乎只能感知到微弱的光線。在多處求醫未果后,他選擇了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經過周小平主任的詳細檢查和術前探討,該患者被診斷為玻璃體積血合并黃斑下大量出血(pcv)。
5月6日下午,周小平主任在顯微鏡下為患者進行了玻璃體切割術,并運用了41g超精微針進行視網膜下阿替普酶(t-pa)注射。手術歷時約半小時,過程順利。術后一周,患者的視力得到了顯著提升,達到了0.1的視力水平。這一變化讓患者激動不已,他感慨地說:“謝謝周主任,我終于又能看清世界的樣子了。
周小平主任介紹,這次手術選用了玻璃體切割聯合41g超微創視網膜下阿替普酶(t-pa)注射聯合氣體填充的技術,這種手術方法難度大但損傷小,且效果顯著,是患者的最佳治療選擇。黃斑下出血對視力的影響極大,可能導致視網膜外層明顯變薄和損傷,進而影響視力預后。而這次手術的成功,不僅改善了患者的視力,也展示了醫院眼科在救治急危重癥眼病領域的技術實力。
此外,阿替普酶(t-pa)視網膜下注射技術使用的是直徑為90μm的超精微注射針頭,對視網膜的損傷幾乎不可見,無需激光封閉。然而,這項技術操作難度極高,需要精確的進針深度和位置選擇,否則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
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不僅提升了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的技術水平,也為更多黃斑下出血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醫院眼科將繼續致力于提供優質的眼健康服務,為百姓的眼健康保駕護航。(廖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