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腦卒中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卒中發病率為250/10萬,僅次于前蘇聯西伯利亞地區(為300/10萬),居世界第2位。我國的數據也表明,近20年來,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所有疾病死亡原因的第1位,占總疾病死亡的22.45%,其死亡率大大高于歐美發達國家,甚至高于泰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卒中是既急又重的腦血管疾病,因其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及病死率高的“四高”特點,給家庭、社會和國家帶來沉重的精神與經濟負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腦卒中具是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規范腦卒中診療,降低致死率、致殘率,對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降低疾病造成的家庭經濟負擔,防止或減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具有重要意義。
在科技創新和行業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為腦卒中防治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撐,讓科技惠及更多卒中患者。
“一站式”ct,開啟影像“徠卡”時代
眾所周知,徠卡相機以精密,堅固,品質卓越著稱,是攝影師的另一只眼睛,無懼環境惡劣,優秀的光學素質表現力成了攝影師們的拍攝利器。
近期,我院高級卒中中心引進了腦卒中頭顱“一站式”ct檢查又稱多模式頭顱ct成像,包括ct平掃(ncct),ct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目前省內僅有我院及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湘潭市中心醫院三家醫院應用了該項技術。該項技術的目的是擴大取栓治療時間窗,使更多的患者從取栓治療中獲益。通俗的說,“時間就是大腦”的搶救理念倡導的是,一旦發生卒中征兆,立即送至有靜脈溶栓、機械取栓資質的醫院救治。對于明確發病4.5h以內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來了醫院之后先做一個ct平掃檢查,排除腦出血的情況,在無禁忌癥的前提下,建議實施靜脈溶栓治療,早發現早治療早獲益。但是對于發病6-24h的患者或發病時間不明確的患者,ct平掃上是很難看到梗死表現,梗死的表現一般到24小時之后才會出現。那怎么來顯示這部分組織?那就是進行“ct灌注成像”,可以看到具體的梗死區域、可挽救的缺血半暗帶、同時利用ctp數據進行頭部cta重建和側枝循環評估,為下一步的治療方案提供量化標準。但是做ct、cta再做ctp無疑時間線就拉長了,與“時間就是大腦”的理念相違背。那有沒有一項技術將這三項檢查緊密聯系起來,有效縮短檢查時間?這便是頭顱“一站式”ct檢查,既為腦卒中患者的救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又如同徠卡相機一樣精準、高清的成像,幫助醫生快速擬定治療方案。
多模式頭顱ct成像和側枝循環評估
信息化助力綠道 讓卒中救治跑贏時間
卒中中心建設是提高卒中診療水平的關鍵,而綠色通道建設是卒中中心建設的核心。2022年3月起我院全面啟動信息化規范卒中救治流程,即通過構建院前、院中、院后一體化的腦卒中救治信息網絡,以信息化引導智能就診,快速確定患者病情與最佳救治方案,卒中中心是一個整合急診科、影像科、檢驗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等多學科的一個機構,在傳統的卒中急救體系下,要想縮短救治時間并非易事。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高級卒中中心不斷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卒中救治經驗,采用規范的時間管理模塊,使院內急救與院前急救系統無縫對接,關鍵時間節點均由系統自行掃描記錄,或卒中急救醫生操作系統時自動觸發記錄。卒中患者入院后,掃碼器自動采集患者信息并記錄,患者發病時間、到院時間、分診時間、做ct時間、檢驗檢查時間、溶栓時間、取栓時間等信息,均通過急救車載系統或院內智能系統自動采集,避免了人工錄入的主觀性。在卒中急救醫生的卒中信息采集手機移動端上,還會實時公布每例卒中急救患者的救治時間點,督促卒中團隊爭分奪秒救治生命,同時也方便后期質控找原因、補短板,進而進行精準改進。
隨著新技術在卒中中心上的應用,極大提高了應急救援效率,增進了患者與醫生的粘合度,有效助力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快慢分治”的分級診療制度實施。有力提高縣域腦血管病急診救治能力和效率,助力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能力建設。
2022年是我院高質量發展年,卒中中心將以實際行動落實健康中國發展戰略,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與大眾共創健康中國美好未來!(楊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