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開局“十四五”,開啟新征程。備受關注的2021年全國兩會在春暖花開時節如期召開。中國文明網推出“云端對話 文明問答”互動專欄,專訪來自全國文明城市及提名城市的全國人大代表,直面市民關切、共話精神文明。
對話嘉賓:
劉志仁  
全國人大代表
湖南郴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為人而創、為城而創
記者:郴州在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動力是什么?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劉志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我們提出了“為人而創、為城而創、為郴州發展而創”的創建理念,并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貫穿創建工作全方位、全過程。
“小市場”連接“大民生”。郴州市委、市政府決定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大力推進農貿市場改造。經過一年多時間努力,市城區30多個農貿市場得到提質改造或實現搬遷。
為解決群眾茶余飯后散步休閑、跳廣場舞等場地問題,我們利用市城區多山的特點,因山就勢修建了100多個小游園和山頭公園,為市民打造了“500米公園圈”“15分鐘生活圈”。
像繡花一樣管理城市,抓好“微建設”、做精“微服務”、暢通“微循環”、滿足“微心愿”,通過對783個無物業管理小區、182條背街小巷、190個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2600多個“六小”門店進行了提升改造,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以“四個強化” 筑牢“四大根基”
記者: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最大變化是什么?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劉志仁: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也是文明進步的過程。市民提升了道德境界和文明素質,凝聚了團結一心辦大事的強大力量和良好氛圍,這是最大、最根本的變化。
十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我們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得出的最好經驗,也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最大法寶。
強化統籌推進,筑牢發展根基。堅持以創建爭優勢、聚合力、促發展,使其成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
強化價值引領,筑牢道德根基。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過程,創新開展“十進十連十創”“新時代郴州好榜樣”“好人之城”等活動。出臺《郴州市禮遇幫扶“好人典型”實施辦法》,禮遇幫扶好人典型,形成了推好人、評好人、學好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圍。
強化創建惠民,筑牢群眾根基。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貫穿創建全過程,大力實施生態惠民、文化惠民工程,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提高,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強化常態長效,筑牢制度根基。出臺《郴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健全完善群眾監督評價工作機制,啟動市民不文明行為“隨手拍”網絡監督平臺,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走向常態,走進長效,走近百姓。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記者: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郴州有哪些安排?
劉志仁:去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沙洲村考察重溫“半條被子”故事時指出,要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我們將牢記總書記囑托,發揮郴州紅色資源豐富優勢,推動紅色文化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
一是用紅色基因傳承初心使命。以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為契機,實施重點紅色文物提質改造工程,推進一批革命舊址群等保護修繕等重點項目建設。開展紅色文化“七進”活動,著力打造黨員干部初心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思政課郴州品牌。
二是用紅色文旅放大品牌效應。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湖南(沙洲)紅色文旅特色產業園,加快推進長征干部學院配套設施建設。將沙洲區域建設成全國重要的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紅色文化旅游目的地、與鄉村振興高度結合的文旅產業發展示范區。
三是用紅色引擎帶動文化繁榮。突出紅色文化內核,圍繞講好“第一軍規”“半條被子”“功勛鈾礦”“竹棚奪冠”等故事,大力開展文藝精品創作,提升郴州鮮明的城市文化形象。支持以紅色為主調的文創產業發展,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改革發展成果。
關注民生“禮包” 提高“福城”顏值
記者:立足新起點,郴州將怎樣建設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市?
劉志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僅要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還要讓老百姓的笑容多起來,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
接下來,郴州將以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為總抓手,深化建設“文明之城”“好人之城”“志愿之城”“誠信之城”。
大力實施理論武裝、核心價值觀踐行、市民文明素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城鄉文明共建、文明建設保障“七大鞏固提升行動”,讓郴州這座“福城”顏值更高、品質更好、幸福感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