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竭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俗稱“尿毒癥”,因其危害性大,死亡率高,又被戲稱為“不死的癌癥”。但隨著血液凈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尿毒癥患者的預期壽命得到了明顯改善,依靠透析維持生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這已經不是神話,世界上維持性血液透析時間最長的已經44年了,是日本的一名血液透析患者,我院也有規律血液透析33年的患者,目前仍保持較好的生活質量,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紀錄還在不斷被刷新,“神話”還在繼續上演。
但隨之而來的困擾也越來越多,各種并發癥越來越多,作為血液透析患者賴以生存的“生命線”,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的問題日益凸顯:1.發病年齡老年化,老年人血管條件普遍較差,建立通路困難;2.繼發性腎臟疾病導致尿毒癥的越來越多,特別是糖尿病腎病越來越多,這些患者的血管條件差,早期治療疾病過程中,上肢血管因靜脈注射藥物導致血管損傷的機會更多;3.已經進入規律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維護不規范,或早期規劃意識不強,導致后期易出現自體血管耗竭。
面對上述的疑難血管,目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醫生建議血液透析通路的思路一般是:自體動靜脈內瘺→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瘺→帶cuff隧道的滌綸導管(長期導管),如果自體血管耗竭就意味著必須使用人工材料代替自身血管,但是這并非完美的辦法,仍存在使用壽命短、并發癥多、價格昂貴、維護成本高等諸多問題,那么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凈化中心郭勝根主任團隊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人的靜脈全身都有,上肢靜脈耗竭了,能否從自身其他地方取根血管來做搭橋,然后順利在上肢建立一個自體移植血管動靜脈內瘺呢?理論上是可取的,也有人取過尸體移植血管嘗試建立動靜脈內瘺,取得了成功。為此,郭勝根主任團隊血管通路組的醫生經過查閱資料,反復探索,充分討論后決定為一名特殊的自體血管耗竭患者老李(化名)采用這種新的手術方案。老李家住永州,是一名糖尿病腎病的患者,血管條件差,目前自體血管耗竭,無法建立常規的自體血管動靜脈內瘺,因家庭經濟困難無法接受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瘺成形術,且害怕長期導管導致的感染并發癥(因為病程中老李已經出現過幾次嚴重的感染,差點喪命)。術前郭勝根主任親自與患者進行充分的術前談話,老李決定接受這種新的手術方式并簽字授權。郭勝根主任召集科室全體血管通路醫生進行了充分的術前討論,對術前、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及并發癥設計了各種應急處置預案。討論后郭勝根主任指示主刀醫生張堅副主任醫師一定要注意細節,確保手術成功。
取下肢自體移植血管
處理移植血管
移植血管成襻
血管吻合
手術由有著十余年手術經驗的張堅副主任醫師主刀,經過取血管、處理血管、移植血管、建立隧道、成襻、吻合等緊張有序的過程,歷時3個小時,手術順利完成,術后內瘺雜音良好,郭勝根主任宣告手術成功。患者和家屬對手術十分滿意,老李的妻子激動的說“郭主任團隊能力強,技術高,敢于擔當,還一心想著為病人省錢,這就是我們為什么從永州慕名來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看病的原因,感謝郭主任和張堅副主任醫師,感謝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為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要不老李以后的血液透析不知道該怎么辦。”(黃教文)
編輯:王卉
審核: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