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28歲的江女士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干細胞采集,成為該院完成的首例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這也是在湘南地區公立三甲醫院首次完成造血干細胞采集,今后在郴州就能進行造血干細胞捐獻的體檢、采集,不用再去長沙市奔波了。
江女士是位醫務工作者,在讀大學時候她主動報名成為了中華骨髓庫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今年8月中旬,她的造血干細胞樣本與一位兒童患者配型成功。她欣然答應了捐贈,經高分辨檢測和體檢篩查合格,并于幾天前,來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相關準備。
“我現在正在備孕,當時接到湖南省紅十字會的電話時,我心里其實還是有點顧慮的,擔心采集的數量太多怕身體承受不了”,江女士不好意思地說道,“后來了解到救助的是廣西一個患有重度地中海貧血的雙胞胎兒童,都才五歲,我的心就軟了,我馬上也要做母親,可以想象他們的父母是多么的焦急和不安,將心比心,無論捐獻多少,我一定要創造機會讓他活下去”。
湖南省紅十字會骨髓庫張贊主任介紹,采集的造血干細胞數量主要是根據患者體重來決定的,采集醫院也會根據供者年齡、體重等具體情況制定采集計劃和次數,在采集的同時絕對不會超過供者的身體負荷。這次救治的是一位五歲的患兒,體重才20多公斤,其不到一個正常成年人的一半體重,所以不需要擔心采集的造血干細胞數量會很多,反而比平時采集的少些。
采集過程中,郴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紅十字會會長賀建湘,郴州市衛健委主任周汶,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雷冬竹等領導看望并慰問了捐獻者江某。
“身體還好吧?有什么需求就及時提出來。”在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賀建湘詳細詢問江女士的捐獻狀況,并為江女士的勇氣和愛心豎起大拇指。她說,江女士的大愛之舉是文明郴州的典范,是當之無愧的愛心使者。這種無私奉獻行為和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值得每一位青年學習。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梁欣荃醫生表示,造血干細胞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嚴重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措施。在我國目前白血病的年發病率是十萬分之二點八,每年新增病例4萬多人,其中大多數都是青少年和兒童,目前有上百萬的患者正在等待著造血干細胞的移植。像江女士這樣能夠配型成功,而且跟一位供者hla配型完全一致的,用一個造血干細胞“生命種子”去救治一名位五歲患者,既是患者的“福氣”,也是我們所有醫務人員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幸運”。
當天14時30分許,經過4個多小時的外周造血干細胞的采集,最終從江女士的血液中分離出226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熱騰騰的“生命種子” 將由醫護人員乘坐下午高鐵至廣西,當晚注入到患者體內,實現生命的救治。
據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雷冬竹介紹,醫院血液科多年來承擔湘南地區疑難血液病的診治工作, 率先開展各種移植新技術,填補省內多項空白,是湘南地區唯一的中華骨髓庫非親緣造血干細胞移植定點單位,也是湘南地區率先開展親緣異基因單倍體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單位,是湘南地區綜合診治水平最高的血液病專科和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
“醫院血液科于2015年正式獲準成為湘南地區唯一一所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捐獻采集移植中心,也是湖南省造血干細胞采集移植中心之一。這不僅標志著我院血液科具備進行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捐獻采集的資質,還意味著湘南地區需要移植治療的重癥血液病患者可直接通過醫院向中華骨髓庫遞交造血干細胞配型申請。配型成功后,可在醫院獲得非血緣供者的造血干細胞移植,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和更長的生存期。” 雷冬竹說。(劉振)
編輯:王卉
審核:吳蕾